文章详细



红茵是野生的茶树。是栽培型的鸟嘴(即凤凰水仙)茶树的前身。因嫩梢新叶的前段呈现斑烂的浅红色而得名。

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它的生长过程自然而然地杂交产生了“红心”红茵和“白心”红茵(这是山民的误称,实质上它是绿色的新梢,不是白色的)两个品种。我们着重了解红心红茵。

红心红茵,有性繁殖植株。乔木型,大叶种,迟芽种。

成茶外形美观,条索紧卷,沉重坚硬、乌褐色、油润;香气细锐,汤色枣红,山韵浓,滋味甘中带些苦涩, 回甘力强,耐泡。


红茵茶是一种很好的药剂,能治伤风感冒、明目、去肝火等等。具有生津解渴、清热消暑、提神醒脑、去油腻、去腥味、消食、清头目、安神益气力等功能。也是窨花茶的好材料。若以4市斤红茵为茶胚拌1市斤珠兰化,窨成后拼配60-80市斤水仙级茶叶,效果非常好,据说可提高水仙茶一至二级的价钱。

在1972年春的时候,天时大旱,农事推迟,常年采摘红茵茶者与不曾采摘红茵的社员,及毗邻公社的客家社员数以千计,蜂拥上山,相争采摘红茵,出现攀折茶树,采取杀鸡取蛋的手段,甚至用镰刀砍伐下来采摘等现象,造成1973年骤然大幅度减产,也导致1974年红茵茶价暴涨。到了1985年,由于农村体制的改变,茶叶的统购统销政策的放开,农田改为茶园,茶叶面积迅速扩大,产量急剧增加,这时却没有人上山采红茵了。现在采制红茵茶的人寥寥无几,茶商很难买到红茵茶了。